最近在某大大的推薦下購入了這款 TRIPP LITE 的 isobar ultra 6孔 透明板。

基本上二手的isobar ultra C/P值頗高,6孔或8孔2K內的預算就可以解決了。二手的ultra 4孔甚至1K內就可以買到。

對於沒有大把預算的燒友而言真的是很超值的東西。

 

 isobar系列的特點就是每個插座都是獨立濾波,可以避免器材間的互相干擾。

大多數的的濾波排插的設計是整組插頭使用一個濾波器,即便可以解決電源的突波與雜訊干擾卻無法避免器材間的互相干擾。

isobar這樣的設計除了可以處理來自電源的突波與高頻雜訊之外,亦可解決器材間互相干擾的問題。

目前是把DAC、PC 都接上濾波器。

可以明顯感受到聲音有全面性的提升...音場變寬、解析變強、背景變乾淨...等等

本來有接擴大機的可是...接上後發現毛邊忽然間都爆出來= =

原來是HA1的電供本身就帶有一個濾波模組...

弄得太乾淨反而會失去一些味道...比如說毛邊變多或是吃動態之類的

所以索性就把HA1直接插牆壁了。

 


 

概述一下電源處理的重要性。

因為我其實不是學電子電機出身的所以可能會有諸多錯誤。內容有誤的話希望各位路過人士可以指正

在音響圈裡電源被視為聲音之母也不是新聞了,畢竟我們用的所有器材都是吃電的~ (廢話

從末端開始講起的話,我們的音響或是耳機,就是將電流通過線圈利用電流磁效應與器材內的磁鐵作用,帶動震模震動發出聲波。

(這邊只是概述圈動式的發聲方式,其他發聲設計的器材原則上也是以類似的方式發聲。)

想當然耳,如果擴大機送給末端的電流訊號中帶有雜訊的話,我們的器材也會忠實地呈現給我們。

所以囉~當電流中帶有雜訊的時候我們就會聽到波波波或是滋滋滋的聲音。

 

這時候就先偏離主題來說一下這個雜訊...

雜訊的來源有很多很多...基本上從訊號的來源到末端器材所經之地都可能產生

雜訊這東西可謂燒友之大敵....特別是PC訊源的玩家。

因為PC會有 震動、電壓不穩、時機差、突波 等問題...

因此對PC玩家而言,要有好聲音最好的方法就是...把能遷出來的東西都遷出來,讓我們的PC只當作資料傳輸的裝置

就是所謂的外接式DAC或是外接音效卡之類的東西,這樣電腦內的震動就不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DAC了。

再來把電供移出來,就不會受PC內部的電壓不穩跟突波影響。

乍看之下這樣不就只剩下時機差的干擾了嗎?

只要買個有非同步模式的DAC不就沒事了?

當然...以上所說都是讓我們的DAC不直接受到PC干擾。

不管你是接同軸、光纖、USB等等...反正你他媽的怎麼接他就一定要從PC接出來...

資料一定是硬碟在處理,震動一定會影響硬碟資料讀取的穩定度與精確度...

資料經由硬碟跑到我們的USB孔或是光纖孔還是同軸孔之間的路徑一定會受到干擾,因為你的資料不可能憑空從硬碟直接飛到輸出孔去。

當他在主機板那邊跑的時候就會受到種種的干擾...Sad...

輸出一定或多或少會帶有雜訊...不光是USB,光纖、同軸亦是...

套句某大大講的,在所有的數位傳輸裡都會有個類比訊號在裡面喊著:「放我出去...」

這些雜亂的電流訊號跑到DAC裡,就會造成DAC在做 D/A 轉換的時候產生一些...雜訊

另外,如果DAC所吃的電流不穩或是有突波之類的,亦會影響到 D/A 轉換的品質。

而擴大機在做訊號放大時亦會受到電流的影響。

因此良好的接地與濾波處理對於音響設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

好啦~

所以說做好電源處理其實是會讓整組器材有全面性提升的www

 

題外話,線材在訊號傳輸裡亦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腳色。因為所有的訊號都會經過線材。

只要他不是用瞬移的他在經過線材時一定會有衰減(光纖亦是只是光纖的衰減非常少),傳輸速度的快慢亦會影響聲音。

 

說了這麼多...以上所說的種種不是每個人都體會得到的....重要的是器材的表現力。

我們的器材必須要能讓我們分辨出這些差異,我們才會覺得有影響...

不過我的器材還很弱...(哀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烘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